新闻中心
News
分类>>拒绝健身“粉红税”女性专属不应该更贵
拒绝健身“粉红税”女性专属不应该更贵线上售卖“天鹅颈”、“骨盆前倾”的锻炼课程;标上“女性专属”,刷成粉色就售价更高的哑铃、瑜伽垫,
“粉红税”,指功能相似或完全相同的产品,针对女性消费者就卖得更贵。同个品牌、同系列的男女短裤,男生的短裤价格或许比女生更低;某品牌同款的男女鞋,男鞋价格比女鞋低了不少,这些都是运动消费中会出现的问题。
花更多钱,获得相似的产品ky体育官方平台APP下载,是粉红税。其实从另一个角度,花一样的钱,获得不平等的运动感受,也是一种粉红税。
精练GymSquare在采访了数位女性健身者后发现,在运动过程中,女性的运动体验,仍然还有值得优化的部分。
举例来说,传统健身房通常使用的高位下拉器械,标准尺寸对于女性来说偏大,很多小个子女生在进行高位下拉时,更换把手和固定大腿时都会遇到困难。
而在更深入的层面,多年以来,很多女性运动产品,其实是根据男性数据得到。这同样让女性的运动体验有所影响。
1978年,Nike成为首家生产女性尺码运动鞋的公司,但其女鞋数据其实是等比例缩小男士鞋楦得来。
从生理层面,男女性脚部轮廓差异明显。女性在走路或跑步,脚接触地面时,会发生更多的内旋,这种内旋的增加则更容易导致脚跟疼痛、肌腱炎、拇囊炎、老茧等。如果女鞋只是把男鞋缩小后染成粉色,那很有可能穿着前紧后松,出现上述问题的风险也会增高。
比如在2016年,阿迪达斯推出的女性跑鞋PureBoostX。宣传时也强调这不再只是一双把男鞋涂粉的鞋子,有着更加符合女性生理构造的运动性能。
但在runsociety网站的一群女性测试员进行性能测试后,发现PureBoostX的缓冲力仍然无法满足进阶跑步者的基本需求(马拉松和长距离体能训练),只是一双健身房鞋和户外短距离跑步鞋。
随着女性购买力的增强,品牌也开始更加重视女性运动体验。简单通过涂上“粉色”已经无法售出产品。
越来越多女性意识到商家布下的粉色消费陷阱,不再心甘情愿为颜值买单。所有消费品类到最后,都是为了优化运动体验而服务,而不再是宣传“女性专属”就可以获得支持。
女性已经成为了消费主力,在2020年,女性消费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.8万亿元,尤其在垂直电商领域中,有70%—80%的购买群体为女性。
这也同时意味着,电商平台和商家,或许会围绕女性消费,甚至为了拉动女性消费,而去营销、鼓吹一些不必要的消费需求。
这种现象在健身领域同样明显,能够凸显翘臀的提臀裤;没有就医诊断就通过视频销售的线上“体态矫正”课程;涂上粉色就卖的更贵的哑铃、瑜伽垫。
衣衣有着超过多年的健身经验,她在很多“女性专属”的健身消费上始终无法苟同。比如说基本只有女生会愿意买单的“小腿外翻矫正”课程,一度在网上大热。而鼓吹仅仅是穿上就能够达到塑形的拖鞋,淘宝月销也能够达到近千单。
“粉红税”一词,由美国在1930年起草消费税体系时提出。它指某些产品在功能上相同或相似,但针对不同性别消费者的价格不同,一般来说,女性的价格更高。挑选“粉红”一词命名,或许是因为这是女性大概率更喜欢的颜色,这也是男女消费者价格差异的多发区。
研究得出的结论是,专门针对女性销售的产品的价格平均比针对男性销售的产品高出7%。这种差异适用于服装、健康产业、保健品类等多个方面【1】。
精练GymSquare在豆瓣的“粉红税者联盟”小组中发现,安踏款式完全相同的综训鞋,但男鞋售价却比女款便宜20元。
不仅是在安踏,选择将更受女性喜爱的颜色卖的更贵的品牌不在少数。比如在亚瑟士的一款跑鞋售卖中,粉白色就比黑白色贵了100多元。
仅从消费角度,针对女性的“粉红税”已经显而易见。但更多人没有看见的地方,健身界的粉红税,还在于男女运动感受的不平等。
1米6的丫丫在健身房做高位下拉时,必须要站着握住把手,再坐下进行锻炼。而对于平均身高足够的男性来说,他们能够轻松坐下就开始锻炼。
根据健身器材设计生产商泰诺健官方高位下拉器械数据,器械高度为227.9厘米,把手高度约为200厘米,而身高1米6的使用者平均站立摸高约为200-210厘米,在锻炼时,确实无法坐下再开始锻炼。
不仅如此,“普通健身房的杠铃杆比较粗,对身高偏矮的、手掌偏小的女性来说,硬拉大重量时很难抓牢。”这也同样是身高160厘米出头的小优的困扰。
“事实上除了换标准细杠外,没有很好的应对方法,戴助力带也会减少小臂和握力的锻炼。但有标准细杠的铁馆一般收费也更高,所以要么花更多钱去配置更好的铁馆,要么忍受较难抓牢的杠,这也算是女性额外的困扰。”小优对GymSquare分享到。
但从历史角度看,女性参加运动的时间远晚于男性,特别在力量训练区,女性出没的比例同样少于男性。根据2018年北爱荷华大学的研究表明,只有约20%的女性定期进行任何形式的力量训练,而男性的这一比例为50%【2】。
但随着时间的变化,女性进入健身房选择力量训练的比例越来越高,商家也应该开始考虑,打造更加符合全性别需求的训练氛围。
不仅是在运动环境,多年以来,在很多运动产品上,女性运动装备也常因为缺少数据,直接在男性生理数据上进行制造。
Puma鞋类创新经理LauraHealey就曾承认他们在女性专属运动鞋性能上的缺位:“从性能鞋的角度来看,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男性进行的,所以在很多领域,我们还不知道女性需要什么。”【3】
可以看出,女性购买力的增强让品牌开始重视女性运动体验。简单通过涂上“粉色”已经无法售出产品。但想要推出真正符合女性需求的运动装备,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,男女性之间的运动生理差异,真正优化的运动体验才是其价值,而不再是宣传“女性专属”就可以获得支持。
女性对功能性的要求在逐渐被重视,“颜值经济”或许可以锦上添花,但真正能够让女性掏钱买单的,还是运动产品上赋予的性能价值。
“粉红税”这种意识的形成在更大程度上由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被规范形成,根据《华盛顿邮报》的一篇文章,女性更有可能在改善外表上花更多的钱,因为不这样做就有失去收入的风险。
一些研究表明,外表更有吸引力的人往往会获得更高的薪水,在学校获得更高的成绩,并且更有可能在工作场所被雇佣和晋升【4】。
但社会结构的改变让女性拥有了更多元的角色,时至今日,不是所有的女孩都愿意为“粉色”买单。卖得更贵的“女性专属产品”,其实并不受所有女生的喜爱。
也可以从现实案例中观察到这种改变,老头衫、男友风的大热,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男装的价格或许更加具有优势且同样好穿。他们宁愿选择淘宝30块包邮的老头衫,也不会再为上百块一件的吊带背心买单。
越来越多女性意识到商家布下的粉色消费陷阱,不再心甘情愿当韭菜。他们开始有意识地规避这些粉红税,回归理性。
而面对女性健身需求的上涨,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健身房出现,他们与传统健身房有着相同的会员价、更符合女性生理的健身设备一度受到好评。
但也仍然存在争议:将女性分割出大众健身房的趋势,是不是一种性别隔离?或者从另一个角度反思,如果大众健身房能够更加符合女性训练需求,是不是更有助于反性别隔离。
女性消费群体的增长让资本和商家趋之若鹜,拒绝“粉红税”这个议题,仍然有长足值得被讨论的空间,和需要被纠错的漏洞。